2010/05/13 | 陕西行记(一):黄土高坡
类别(在路上) | 评论(0) | 阅读(33) | 发表于 13:18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这是延边老区的人民对自己家乡的描述。

延安不像西安,至今还保持着老区的本色。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窗外的景色似乎在不停的重复。路两边都是黄土的山,山坡已经被春天装点的披上绿色,防止山洪下泄的水泥围挡之后总是能找到原生态的窑洞,从汽车上看窑洞的朝向并不一致,但陕西导游告诉我们窑洞的位置朝向都是有很多讲究的,并不是我以为的那样不规则。后来想想也是,陕北人民祖祖辈辈的生活在窑洞里,甚至在有了楼房的今天还是对窑洞不忍舍弃,总是有其原因的吧。汽车过了一个又一个隧道之后。终于到达了延安市。
 
第一眼看到延安市就让我发现了这个城市的特色:市里还是能看到很多和路上一样的山,山坡上也有住着居民的窑洞。但车转过一个弯,就出现了一排现代化小区,和我们在所有城市里看到的无异。也许这种本色和现代的交错也是延安最大的魅力。正因为保持这种风格,我们才能在延安大学看到十八孔窑洞,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大学独一无二;才能在清凉山脚看见最早的新华书店,古老但坚毅的立在那里;能看到中国唯一的新闻题材纪念馆,让现在的人们用直观的方式想象战争年代这里的紧张和秩序。
 
正如那句话说的,延安人民对宝塔山和延河充满感情。据说那时日本轰炸中国时下令以宝塔为标志,却错误的把附近另一座宝塔当成了延安,因此延安得以安全,在革命最关键的十四年间作为中央驻地,对革命的推进直至胜利发挥根基性的作用。可惜的是虽然宝塔依旧矗立,延河却早已干涸。好在现在正在重修,让我们也能期待下次有机会再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时,能看见滚滚延河水继续诉说战争年代那些故事。
 
延安市里纪念馆和旧址随处可见,每一处都显示着延安作为革命老区在那个年代不可比拟的地位。由于行程的原因,我们只能去参观中共在延安四个指挥处中的两个——杨家岭和枣园。前者更是中共七大会议的旧址,至今保留着七大召开时的情景和中共领导人的旧居。对我们这样对革命没有直观认识的年轻人来说,只有站在这样的旧址上,才能真正受到某种触动,从那些略显斑驳的旧物和照片中明白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因为每到一个红色老区我都有同样的感受。从井冈山到延安,从延安到西柏坡,中国革命就是这样一点点的薪火相传。也许我们看到的只是地图和旧址,但不能忘记的却是过去的岁月和为革命牺牲的人们。
 
从延安出发,在一段真正意义上的黄土高坡上行程三个小时,就看到了母亲河——黄河。从小长在江南,小桥小水见多了,就对高山大江充满了憧憬。在武汉生活时就十分喜欢长江,一路上背着关于长江的诗句,沿着长江的流向,经过了7年。而直到今天,才有机会看到黄河让我十分兴奋。幸运的时我们正好赶上了黄河的丰水期,车在山路上盘旋时,黄河水就在脚下奔腾,和我想象的一样,金黄的就像这片土地一样,质朴而稳重。再往前开一段,就看到了中国最著名的瀑布之一——黄河壶口。这是中国唯一一个金黄的瀑布,也是唯一一个可以俯视的瀑布。与之前看到的瀑布相比,壶口的水流更急,在岩石上激起的水花,连接成一片迷蒙的水雾。不过千万不要留恋这样的水雾,因为哪怕是照个相这么短的时间,衣服上的水渍干后,也会留下一小串黄色的泥点子。壶口瀑布两边都是山,山和黄河水连接的地方是一片被长久冲刷行程的滩涂,我在滩涂上看见两个典型陕北打扮的老农正在聊天,情不自禁的举起相机,却不知其中一个扬起他满是褶子的脸对我说:“姑娘,和毛驴照相吧?”我莞尔一笑,款款走掉。不远处一头被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毛驴,正面冲着黄河,毫无表情的站着…
离开延安前吃了一顿典型的老区饭,虽然我对杂粮和面食不太感冒,但是不得不承认,那里的面食和江南的比的确更香更筋道。席间还有两个本地人要给我们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即使不能真正听懂那些唱腔,但想想那些个老革命和后来的知青们都是吃着这样的白面馍馍,听着这样陕北民歌生活,便也释然了。
离开延安时已经时4、5点的光景,但天色完全没有暗下来的意思。太阳开始偏西,却还在山坡远处红彤彤的挂着。我突然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黄土高坡》,便发了个改编的歌词给大头:
“我们走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爬过。过了旧窑洞,又见黄河水,听的是关中歌,关中歌。”
5

评论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257]
已过去[31]
终遗忘[43]
现生活[99]
在路上[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