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在武汉东南郊外一个叫茶山刘的角落里,扩版了的武汉中环图里才能勉强找到它,
学校的老师经常说我们是见证中南成长的一届人,这话不假.我们所骄傲的,不是现在甚至在网上都能看到的美丽的校园,而是已经不复存在的那些记忆。
民院路——我们进校时校门口还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我的很多同学都是一脚深一脚浅的踩着泥吃着灰进的学校。那里给了我们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最初的教育:生活是需要一点苦难的。现在的民院路已经畅通无阻,甚至带动了周边楼价的提高,但是我们也许永远记得,那个灰头土脸狼狈不堪的夏天。
晓南湖——中南最值得骄傲的景色之一,在学校各种宣传刊物上都有其芳影。主要是一片杨柳依依的湖水和湖上架着的一座九孔桥。白天有阳光点点的水面,晚上有悠扬婉转的笛声,配合着晓风残月,桃红流绿,便是一幅浪漫的江南图景。现在的晓南湖有了钟楼雕塑的配合也就更显气质。但是中南人最心疼的还是小南湖的鹅,我们称F4。每天悠闲的摇摇晃晃,见了路人也不躲避,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现在据说 F5了,而且学校在给他们取名字,我想哪天他们有了新名字的时候,我们还是会叫它们F4。
行政楼门口——当然现在也已经不叫行政楼,旗杆也已经拆了,但是我们有事情要见面或者有小型活动的时候还是会习惯性的说行政楼门口。那里也许代表了最初的威严吧。
农行——我们进来的时候人手一张农行卡,那时排队拥挤的景象依然清晰,但是可能服务的原因,我们现在很多人已经开始用建行卡或者别的,走过农行的时候,会觉得它有点落寞。
驾校——我在里面前后待了半年,总算把驾照弄到手。里面的师傅都特别特别好,大家都喜欢我,我也喜欢他们。
北苑门口——北苑的改造已经让那里面目全非。以前的北苑标志之一是一个硕大的垃圾箱,我们军训的时候天天在旁边熏着,不过幸好时间久了也就“久闻而不知其臭”,现在还乐津津的写下来纪念它。标志之二是火车站窗口,一到卖火车票回家的时间那里总是挤满了人,排队甚至排到了北门口,但是从那里走出去的人,脸上无一例外的,挂着可以回家的幸福和满足。标志之三是麻辣烫和烧烤摊,那时占满了北苑的整个园子,每天都热气腾腾,人声鼎沸。我总是猜想,在那里有多少情绪在被诉说,或者,有多少诉说在被忘记。
538车站——和590一起被称为我们学校的校车,在没有换新车的时候每天都像运猪,极其拥挤,据说最挤的时候车上都不用拉扶手就可以安稳的站住。夏天热的时候动静就更大,要把门拆了,发动机前盖打开,才能勉强对抗武汉接近40度的高温。后来590换了空调车,我们总算有点舒服日子过,连去火车站都坐590转车,但是538依然拥挤,上车依然毫无秩序…
模拟法庭——现在叫南湖会堂,里面装修一新。以前每天晚上在那里放电影,2块钱可以看两场,很消磨时间。我最单纯的大一的大部分时间献给了这个地方的幕布,经历过很多届晚会,例会,莫名其妙的过去了。现在很想去那里再看场电影。
西苑——无疑是学校变化最大的地方。我们去的时候是条泥泞而满是粉尘的小路,路边有最原始的小吃摊,卖5毛钱的馒头和豆浆。我现在都想不通,军训的时候那么脏我们为什么还是拿着早饭大口大口的啃,可能以前的中国人很多都这样的吧。不过现在不一样了。西苑门口已经有一条平整的马路,晚上有轮滑队的人在那里训练,不远处的文泰楼和新行政楼让西苑这个后娘养的孩儿多少得到了平等的待遇。更重要的是,以前围墙外的那个清水源小区让西苑成为了学校最热闹的地方。里面无论人和商品都可以说应有尽有,只是偶尔会让人觉得有点过于烦躁。
环湖公寓——我们住了四年的地方。刚进来的时候觉得离学校好远,现在习惯了每天都冈冈的穿梭期间。以前楼下空空的店面现在已经琳琅满目,闲置的空地也变成了篮球场。只是在6栋7栋中的故事还在继续上演。我们都会记得在6栋发生过的令人害怕的事情,也会记得很多个晚上两栋楼之间传来的,只属于大学的声音。我们歌颂爱情,发泄空虚,控诉不公,或者表达感动。我们将自己最真实和赤裸的一面留在了这个地方,并且,收获了大学最珍贵的一些东西。
希贤岭——学校新成的一片风景,有晓南湖的水,有青云桥,还有一个小小的土坡叫希贤岭。最近的我经常买了晚饭坐在那里,看远处上下课的低年级,运气好的话,还会有夕阳和晚风。
体育馆——有两个,新的体育馆现在可以承办很大的比赛了,我在两个体育馆都上过课,跳过舞。中南很多辉煌也在里面诞生。
民大工商学院——和我们学校毗邻,因此经常被我们占用,我们在他们的食堂吃饭,用他们的教室自习,在他们的操场上跑步,还合用一个澡塘。所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决定写一笔民大脏脏的教室和灰灰的操场…
楼群——我们学校以前教学楼不是很多的时候,名字都特别朴素,比如教室特别大就叫特教。现在不一样了,所有楼都有了好听的名字,都叫“文×”,而且后面的字都有个三点水。估计是为了纪念范文澜校长吧。
文澜文波,我们学校最早的两座新楼,据说造价极高,不过从楼上看下面晓南湖的风景,不失为一种享受。现在在草坪上多了一块石头上书“波澜不惊”,相当有味道。
南北教——极度阴森,我们甚至怀疑它风水不好,我在里面自习,上课,还转正。现在叫文泓楼。是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真是十年媳妇熬成婆。
特教——前面说的特大教室,现在不用了,也没有名字,但是我的第一节课在那里上。
南园——顾名思义再学校南面,我的很多个双修都在里面度过,修出了我的经济学学士,而且,武汉那场地震的时候我在105。
文泰——有人说梦开始的地方。其实是离我们寝室最近的一栋教学楼,里面硬件设施很好,每个教室有空调,每层楼有开水。我考研的8个月天天在516,对文泰的感情不言而喻。有时走过还会失神,想起自己在里面奋斗的日子,想起在天台吹风,在走廊聊天,在角落流泪。
文治——以前的行政楼,现在归法学院,我的答辩在里面完成。
其实还有很多值得提的,好想十分周到的都提到。其实无论写的详略,这里的每条路我都踏上过,所以我都会纪念。